14000X(P/A,3%,10)=119422.8 租比買好 租賃原始投資額=12500%2B6448=131448 12000X((P/A,3%,N-1)%2B1)=131448 N=13 即6.5年才能收回投資
2009年12月31日,甲企業(yè)從乙企業(yè)以融資租賃的方式租入一臺設備。租賃公司購置設備的成本為50萬元,公允價值為50萬元,租賃期為5年,每年末支付租金118708元,期滿設備歸甲企業(yè)所有。出租人的內(nèi)含報酬率為6%,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為8%,設備壽命期為5年,期末預計凈殘值率為5%,該設備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另外,2012年甲企業(yè)還向乙企業(yè)支付或有租金3000元。
設甲租賃公司將原價125000元的設備以融資租賃方式租給乙公司,共租5年,每半年末付租金1.4萬元,滿5年后設備所有權歸屬乙公司。要求:(1)如乙公司自行向銀行借款購此設備,銀行貸款利率為6%,試判斷乙公司是租好還是借款買好。(2)若中介人要向甲索取傭金6448元,其余條件不變,甲本身籌資成本為6%,每期初租金不能超過1.2萬元,租期至少要多少期甲公司才肯出租(期數(shù)取整)
(1)甲公司是一家設備生產(chǎn)商,于2020年1月1日和乙公司簽訂一份租賃合同,將其生產(chǎn)的A設備出租給乙公司,租賃期為5年,每年年末收取年租金20萬元。此外,乙公司還應根據(jù)每年使用該設備所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銷售收入的2%向甲公司支付可變租金。為達成租賃,甲公司發(fā)生中介傭金等相關成本5萬元。該設備于2020年1月1日交付給乙公司,當日其公允價值為85萬元,賬面價值為70萬元(未計提跌價準備),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甲公司預計該設備在租賃期結束時的余值為10萬元,乙公司及其關聯(lián)方未對該金額進行擔保。租賃合同中約定的利率為5%,市場利率為6%。(P/A,5%,5)=4.3295、(P/F,5%,5)=0.7835、(P/A,6%,5)=4.2124、(P/F,6%,5)=0.7473要求:(1)判斷甲公司的租賃類型,并說明理由:計算2020年1月1日應確認的收入金額,并編制2020年1月1日甲公司出租其生產(chǎn)設備的會計分錄。
甲與乙簽訂一份設備租賃合同,其合同主要條款如下:(1)租賃期至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租賃期6年。(2)每年年末甲需支付100000元租金。(3)租賃的內(nèi)含利率為5%。(4)該設備全新時使用年限為7年,租賃期開始日該資產(chǎn)公允價值為賬面價值480000元,公允價值為506770元。(5)期滿后承租人會將設備退還給出租人。其他資料:(1)甲、乙公司初始直接費用分別為1000元和800元,均由銀行存款支付。(2)甲公司對該資產(chǎn)使用年限平均法。要求:做出甲的會計處理
甲與乙簽訂一份設備租賃合同,其合同主要條款如下:(1)租賃期至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租賃期6年。(2)每年年末甲需支付100000元租金。(3)租賃的內(nèi)含利率為5%。(4)該設備全新時使用年限為7年,租賃期開始日該資產(chǎn)公允價值為賬面價值480000元,公允價值為506770元。(5)期滿后承租人會將設備退還給出租人。其他資料:(1)甲、乙公司初始直接費用分別為1000元和800元,均由銀行存款支付。(2)甲公司對該資產(chǎn)使用年限平均法。要求:做出甲的會計處理
請問個稅中斷2年未申報,補報時提示 員工數(shù)據(jù)校驗不通過,已申報了個人所得稅年度申報,扣繳義務人不得刪除、更正或新增該納稅人的申報記錄。 (原電腦申報數(shù)據(jù)沒有)怎么樣處理,才能把數(shù)據(jù)都補申報成功呢
您好,老師,調(diào)整以前年度損益收入類的賬戶跟收入有關的,還有什么分錄是有關聯(lián)的,必須要做的
寵物店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公司,是好幾個人入股開的,如果幾年后想注銷怎么分才比較公平合適呢
2026年3月考上研究生,就送一部手機。這是附條件還是附期限?
老師,采購對賬單(也等于入庫)要附送貨單的嗎?對賬周期是7/26到8/25,作為8月的應付貨款,然后全盤以這周期算8月供應商的委外加工費,請問我怎么核算成本,難道我所有核算都是按這個采購對賬周期嗎?我司用供應商的送貨單作為入庫單來的
老師,未實現(xiàn)融資收益用在什么地方?
以前發(fā)票申報未開發(fā)票,今年開了以前未開發(fā)票會計分錄怎么做
老師,現(xiàn)在企業(yè)買賣A股或者港股要交增值稅嗎?還是暫免征?
你好,老師!企業(yè)進項稅已經(jīng)抵扣了,還用按征收率1%抵扣嗎?
老師,我做穿戴甲,入一批材料,生產(chǎn)幾個產(chǎn)品,產(chǎn)品價格也不同,有些材料是共同領用的,有些按按款式領用不同,很多材料按公斤入貨,細小多,領用也很難按數(shù)量核算,應該按什么方法計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