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老師這個點不在

老師,有個公司準備注銷,之前老板借款給公司發(fā)工資欠老板9萬元,實收資本已經全部繳滿,賬面沒有錢了,如果現在增資15萬,之后用這錢還款老板的9萬元,剩余的留作經營再經營幾個月發(fā)工資,這樣可行嗎?
老師,請問這家公司今年的年報已經填報完了嗎
老師,這個印花計算表實際工作中哪里去查找
老師:視同銷售不影響總的應納稅所得額? 但是會影響業(yè)務招待費、廣告費的計算基數,是嗎? 自產的作為贈送樣品給客戶和作為食堂用都是視同銷售,是嗎? 那個要加上作為計算業(yè)務招待費基數,哪個不要?不懂哦
土地增值稅清算中,房開企業(yè)拆遷房屋,支付拆遷補償款10萬元,同時還面積90平方米,其中70平米屬于拆遷置換面積,20平米為超置換面積。70平米置換單價為1000元每平米,超置換面積的20平米按市場單價3000元每平米。 請問這個業(yè)務中,房開企業(yè)的土地增值稅收入應確認多少?拆遷補償費成本應確認多少?
高新企業(yè)對財務軟件的要求
退休企業(yè)年金60萬,分三年領完,一年領20萬,需要交多少稅
老師,這個分期買車的時候分居中會有一個未確認融資費用,那么第二年咱們做這個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是怎么計算呀,按年攤銷嗎?
請問老師,一個商品混凝土制造公司采用簡易征收,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那里采購了水泥1%普P?,F在就這個情況怎么這份情況說明。麻煩老師給詳細寫一下范例
老師,請問公司為了辦資質委托中介,中介要求交了19個人的保險,錢是從公戶里扣的,實際沒有這些人的工資支出,這樣的支出怎么記賬?
老師,我想問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二者有沒有什么關系?,兩個分錄是做在當年還是以后年?
關系:共同構成所得稅費用,公式為所得稅費用 = 當期所得稅 + 遞延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當期實際應交稅額(稅法口徑 );遞延所得稅是因暫時性差異,對未來納稅的影響(調整當期所得稅費用 )。 分錄時間:均在當年(差異產生的資產負債表日,一般年末 ) 編制,反映當期稅的實際義務與跨期影響
那兩個所得稅費用科目會否互相沖減,在利潤表上顯示一正一負了?
同學你好 直接是沖減后的金額
老師你好,那看這里,當期所得稅分錄:借:所得稅費用50 貸: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分錄的所得稅費用不是一正一負了嗎
是的,是一正一但是財務報表里就直接是沖抵后的金額
但是實際應交稅費是50,遞延所得稅提前沖減了所得稅費用?可否通俗解釋?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時,稅務不認會計上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或收益),產生稅會差異。 當期所得稅:按稅務認可的利潤算,該交多少稅(如本題因稅務不認虧,當期應交所得稅可能含這部分 “被調增” 的稅 ); 遞延所得稅:是對稅會差異的 “時間性調節(jié)”,像本題會計虧了 200,稅務不認,就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沖減所得稅費用(相當于提前 “存” 一筆稅,未來能抵扣 )。 兩者一正一負,是因為一個算 “現在實際要交的”,一個調 “會計和稅務的時間差”,最終讓所得稅費用匹配會計利潤 。
那就是相當于應交稅費是指當期,會計、稅法對利潤的影響,而所得稅費用是調整計提時間對嗎
同學你好 對的是這樣的
我想老師幫忙列一下這題,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和分錄
1. 計算步驟 預計負債賬面價值: 2×22年末余額100萬,2×23年實際發(fā)生90萬(沖減)、預提80萬(增加),則2×23年末賬面價值 = 100 - 90 + 80 = 90萬元 。 計稅基礎: 稅法規(guī)定實際發(fā)生時扣除,未來可扣金額 = 賬面價值(90萬),計稅基礎 = 90 - 90 = 0萬元 。 2. 所得稅相關(假設稅率25%,會計利潤為X ) 當期所得稅(應交所得稅): 會計預提80萬,稅法認實際發(fā)生90萬,納稅調減 90 - 80 = 10萬 。 應交所得稅 = (X - 10)×25% 。 遞延所得稅: 可抵扣差異 = 90 - 0 = 90萬,遞延所得稅資產 = 90×25% = 22.5萬 。 3. 分錄 確認當期所得稅(假設算出應交所得稅為Y ):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 Y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Y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2.5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22.5 (核心:計稅基礎為0,因稅法不認預提;通過差異算遞延所得稅資產,結合納稅調整算當期所得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