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學員您好,股份支付這一章建議多聽聽課,是比較晦澀難懂,需要理解加背記。
老師,1.第一張圖片中,權益法調整時標注綠色的“剩余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指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也就是在沒有計提減值的情況下,應該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是嗎?2.第二張圖片,個別報表權益法調整,第一步投資時點的調整,因為剩余長期股權投資成本600*40%=240,投資時點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500*40=200,240大于200,所以不用調整,是嗎?3.合并報表處理,規(guī)定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余股權的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始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xù)計算的凈資產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那么第二張圖下面計算時為什么要加上25?第三張圖,合并報表的后面兩個分錄如何理解呢?
嗯,老師就是這道題的那個,第二個問算可持續(xù)增長率嗎?因為算可持續(xù)增長率,不有兩個算法嗎?一個是用期初股東權益去算,一個試用期沒過東權益去算嘛,然后這道題它第二問,它就是已經給出了,說是既不增發(fā)新股也不回購股票,然后我就算他的可持續(xù)增長率,我就想試用期初股東權益去算,就適用本期的那個利潤留存除以期初的股東權益。但是我算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就是跟答案不一樣,答案用的是期末股東權益去算的,就是用本年利潤留存去除,以期期末的股東權益,權益減去本期的利潤留存,然后兩個結果就不一樣了,然后我就不明白這道題為什么不能用第一種方法,期除股東權益去算。
暈了,老師也沒說為什么第一批是第一期?第二期,而第二批就是單單第二期的想加,然后沖減的分別是之前的60%和40%,怎么理解呢?總不能死記硬背把。。。
老師:增值稅納稅地點,有固定地點的企業(yè),去外地,稅是不是交到當?shù)?,而不是機構所在地?
同品名、同規(guī)格,一樣的商品但是單價不同,可以開在同一張發(fā)票上嗎?因為7月給這家客戶送了三個訂單號的貨,合同單價分別2.84、2.53、2.40元
老師融資是什么意思呢?
甲公司于 2021 年 1月 1 日購置一條生產線。方案二,2022-2025年每年年末支付了 240萬,I=10%,計算它的現(xiàn)值金額。我的計算對嗎 答案是691.62
一張藍字發(fā)票因為銷售退回,可以分兩次開紅字發(fā)票沖紅嗎
在同一張發(fā)票可以開同品名、同規(guī)格,單價不同商品名?因為7月給這家客戶送了三個訂單號的貨,合同單價分別2.84、2.53、2.40元
老師您好,長期股權投資轉讓部分,那些二級明細科目,什么情況下要結轉,什么情況下下不用結轉
老師,為什么d是對的
老師應收票據如何做賬
老師,我們是小規(guī)模,雇傭一些臨時工是做表演的,然后他們的工資可以公戶發(fā)嗎?差不多每個月6萬左右工資,因為不怎么開票,這樣做合適嗎?他們是臨時工用報個稅嗎,肯定不上保險。因為也不怎么開票。我無票收入做多少,要考慮免征增值稅的問題
?可為什么答案這樣
同學你好,答案就是如此,這個一時半會說不清楚,建議聽聽課,然后回頭再做題,或者直接聽老師解題的思路,自己看是會懵呢!
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屬于一次授予、分期行權的股權激勵計劃,每期的結果相對獨立,即第一期未達到可行權條件并不會直接導致第二期不能達到可行權條件,因此在會計處理時會將其作為2個獨立的股份支付計劃處理,即第一個計劃的等待期是一年,第二個計劃的等待期是兩年,而解鎖比例是已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