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票的有效期指的是自然日。 注:到期最后一天是休息日的話,可以順延至最近的1個工作日。
我剛才看到一個題目,就是2019年6月4號的支票的話,他不是那個支票開出來是十天出票日的十天嗎?如果是按這樣子算的話,那就是四加十就是14嘛,但是他又說是可以順延的,那實際上是不是如果中間有兩個星期的話,是可以順延到18號還是說必須在14號之前把它給去兌現(xiàn)啊。
老師,我先跟你說一下我大概了解的情況吧,我了解應該是他,現(xiàn)在因為他是跟幾個合伙人一起成立的嘛,現(xiàn)在費用的話都是從隨機報銷,可能他打架打轉過來的錢就算資本金入股了,現(xiàn)在都是認繳,沒有實繳,所以我覺得項目暫時都沒有,所以只有一些平常的這些費用,然后可能會認定為是資本金認繳嗎?然后不知道這個賬他們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我過去的話直接做做年報,還不太懂,也不太知道他們那邊有沒有財務軟件兒呢,還是說從合伙人那邊暫時先弄的我不太清楚,所以說像現(xiàn)在一個狀態(tài)的話,他應該是去年十月份注冊的,一直都還沒有正式說有收入。那像我現(xiàn)在這個情況的話,如果一入職我需要做什么呢?就是現(xiàn)在腦子是亂的,只是說有一些基本的基礎知識啊,大概其概念,但是說把這個思路捋順了,從哪開始做就沒有思路。
老師我是自己公司,然后去年我有十多張發(fā)票,當時開票人員把目錄輸入錯誤,然后今年我們的合作單位,然后就把去年的十多張票找出來,要我重新開,大概的金額在100萬左右吧,然后我想問一下,如果現(xiàn)在我開這個紅字發(fā)票。對方單位是要我重新把那個發(fā)票開給他,他說開藍字發(fā)票和紅字發(fā)票,然后這樣的話就能這個平衡,但是我這邊公司的會計他就不愿意做,他說這個特別麻煩,說到時候的話稅局會要求我們這邊什么要補稅呀,這些所以說我就不明白我的合作單位那邊的話,他說我開那個紅色發(fā)票和藍字發(fā)票,這樣開了對沖,然后就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的會計說問題很多,他說甚至可能很麻煩,可能會稅局的話要要求我補稅,所以說我的問題就是想咨詢你一下,到底哪個說的是正確的?
那個客戶,他對公戶有錢,他現(xiàn)在想從對公后面提100萬出來,拿去買房子,然后他提這100萬,是以股東借款的方式提的,提到個人名下,然后,他打算這100萬分一年或者是兩年的時間,每個月都還一點錢進去,如果分一年的話,他每個月就存?zhèn)€十幾萬,這樣子存進去。我就想了解一下,這一一百萬的金額是不是可以的,因為我聽有部分財務說只能搞50萬。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才想確認一下,提100萬的話,他是要開支票的方式去銀行拿嗎?還是說他直接去銀行柜臺操作,直接轉100萬出來,在銀行柜臺那里就直接,轉的時候備注是借款股東借款
老師,那個客戶,他對公戶有錢,他現(xiàn)在想從對公后面提100萬出來,拿去買房子,然后他提這100萬,是以股東借款的方式提的,提到個人名下,然后,他打算這100萬分一年或者是兩年的時間,每個月都還一點錢進去,如果分一年的話,他每個月就存?zhèn)€十幾萬,這樣子存進去。我就想了解一下,這一一百萬的金額是不是可以的,因為我聽有部分財務說只能搞50萬。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才想確認一下,提100萬的話,他是要開支票的方式去銀行拿嗎?還是說他直接去銀行柜臺操作,直接轉100萬出來,在銀行柜臺那里就直接,轉的時候備注是借款股東借款
員工報銷費用,老板轉賬給我的私人微信,然后我在群里用微信轉賬統(tǒng)一發(fā)放,請問我有風險嗎?
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申請增加營業(yè)范圍的網(wǎng)址在哪里?
老師好,商品的毛利率和每個分項的毛利率關系是什么
老師 我公司租車一臺年租24000元 1月租2月付款一直未取得發(fā)票 問怎么做分路啊
請問養(yǎng)殖鵝合作社,年初孵化的小鵝,入消耗性生物資產(chǎn),平時的人工費,飼養(yǎng)的飼料,還有養(yǎng)殖房的折舊,入哪個會計科目?入生產(chǎn)成本嗎?再按每月銷售結轉到主營業(yè)務成本對嗎?
老師,新接手一家公司的賬,查看應交稅費下的銷項稅、進項稅以及未交增值稅科目余額情況和實際不符,可以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做賬務調整嗎?
供應商公司名稱和收款賬號變更,前期發(fā)票已經(jīng)給我司開具,證明付款和前期發(fā)票開具是同一家公司,需要對方提供什么資料
你好,老師,辦理退貨手續(xù)的時候,名稱數(shù)量單價金額都需要用紅筆寫嗎
老師,公戶轉錢給員工報銷,但是我們不知道是哪筆發(fā)票的,全部費用發(fā)票都是掛老板名下報銷,這樣子能不能借 借其他應收款法人,貸其他應收款 這個個人名字。發(fā)票太多了。根本不知道是哪筆
您好!老師股權轉讓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多少,股份是75萬元,需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