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5.甲公司是一大型生產型企業(yè),屬于增值稅一 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下列資料 提及的商品銷售價格均是指不含增值稅的價格; 確認銷售收入的同時結轉銷售成本。2019年5月 份,甲公司發(fā)生如下經濟業(yè)務:(14分) (1)5月2日,向B公司銷售一批貨物,銷售價 格為600萬元,實際成本520萬元。貨已發(fā)出, 客戶向甲公司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期限3個月。 在此之前,甲公司已經對該批存貨計提跌價準備 15萬元。 (2)5月10日,因產品質量問題,上月銷售給 C公司的貨物被退回,該貨物已經收款并確認銷 售收入300萬元,實際成本為260萬元(沒有存 貨跌價準備),而且收款時給予客戶2%的現(xiàn)金 折扣(假定僅僅就價格部分給予折扣)。甲公司 返還退貨款并開具有紅字專用發(fā)票,貨已經收存 倉庫,準備返工。 (3)5月28日,將本公司生產的產品作為福利 發(fā)放給一線生產工人,所發(fā)放產品的一般市場銷 售價格(也為計稅價格)為60萬元,實際成本 為42萬元。(答案中以萬元表示) 1.(1.43分)編制甲公司向B公司銷售貨物確認收 入的會計分錄 2.編制甲公司向b公司銷售貨物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 三,編制c公司銷售退回沖減收入的會計分錄。 四,編制c公司銷售退回沖減成本的會計分錄。 五編制甲公司非貨幣性福利計提職工薪酬的會計分錄。 六,編制甲公司非貨幣性福利確認收入的會計分錄。 七,編制甲公司非貨幣性福利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
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商品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 13%,所得稅稅率為 25%, 2020 年度有關資料如下: (1)本年度銷售商品收入 15 700 萬元,發(fā)生銷售退回 200 萬元,出售固定資產凈收益 300 萬元,出售無形資產凈收益 100 萬元。 (2)本年度銷售商品成本 10 550 萬元。 題目較長實無法寫全,具體請看圖片,個人問題如下問題一在答案1中它是用17500-200我可以理解,營業(yè)收入就是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因為沒有其他所以為0,產生的退回要沖減收入?問題二答案2是不是錯,營業(yè)利潤=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fā)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凈敞口套期收益(-凈敞口套期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它上題才說出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記入資產處置損益,下面利潤卻沒有計算,這是為什么?問題三答案4是不是也錯了,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答案卻多了好幾個損益類的,還有遞延所得稅費用那個是不是也錯了?
不定項:A公司對甲公司和乙公司投資的有關業(yè)務資料如下:(1)2020年1月2日,A公司以銀行存款20000萬元購入甲公司部分股份,所購股份占甲公司股總額的30%,對甲公司具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進行后續(xù)計量。當日甲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70000萬元。2020年6月30日,甲公司宣告分配現(xiàn)金股利100萬元,2020度甲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為1000萬元。(2)2020年7月1日,A公司發(fā)行1000萬股股票取得乙公司60%股份,能夠控制乙公司,屬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采用成本法進行后續(xù)計量。該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市場發(fā)行價格為5元,A公司另向證券承銷機構支付股票發(fā)行費10萬元。2020年9月16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現(xiàn)金股利50萬元:2020年度乙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為200萬元。(3)2022年1月2日,入公司以6500萬元的價格將持有的乙公司股份全部出售,價款已于當日全部收到,并存入銀行,股權轉讓手續(xù)已于當日辦理完畢。要求:根據(jù)以上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1)關于A公司對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初始投資成本與享
不定項:A公司對甲公司和乙公司投資的有關業(yè)務資料如下:(1)2020年1月2日,A公司以銀行存款20000萬元購入甲公司部分股份,所購股份占甲公司股總額的30%,對甲公司具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進行后續(xù)計量。當日甲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70000萬元。2020年6月30日,甲公司宣告分配現(xiàn)金股利100萬元,2020度甲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為1000萬元。(2)2020年7月1日,A公司發(fā)行1000萬股股票取得乙公司60%股份,能夠控制乙公司,屬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采用成本法進行后續(xù)計量。該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市場發(fā)行價格為5元,A公司另向證券承銷機構支付股票發(fā)行費10萬元。2020年9月16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現(xiàn)金股利50萬元:2020年度乙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為200萬元。(3)2022年1月2日,入公司以6500萬元的價格將持有的乙公司股份全部出售,價款已于當日全部收到,并存入銀行,股權轉讓手續(xù)已于當日辦理完畢。要求:根據(jù)以上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1)關于A公司對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初始投資成本與享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當前問題:年審事務所質量部的人(新來的)要求增加確認因對賭未達標的預計負債,但該預計負債調整后,合并報表將會由盈利變虧損,而之前也已經給各投資方基本定稿的報表了,且去年末今年初剛融資,一下就盈利變虧損也不好看,想看看是否必須調整,或是否有方法可以不調整或少調整。 背景及情況: 1、母公司跟控股子公司的投資方有個對賭協(xié)議,對賭的是毛利達成,分累計3年和累計5年兩階段,2021年為第3年,業(yè)績未達成,且預計5年末也達不成,投資方尚未提出3年未達成的索賠要求; 2、對方是國資的,一直想進上海母公司,即想持有母公司的股權,雙方近兩年一直也在就其從子公司退出轉入母公司溝通,但目前因為價格原因我們預計無法轉股成功; 3、協(xié)議中對賭補償條款和回購條款,對方有主動權,可要求賠償或回購 1)賠償方式下有兩種方式我們可以選擇,現(xiàn)金補償或股權補償; 2)回購為兜底條款,相當于按8%利息返還本息(即投資款),如果前面已有賠償或分紅的,可在本息中扣除后返還。
老師,發(fā)票的銷售方為企業(yè),貨款可以轉賬給法人嗎?還是只能轉到公司賬戶
如何查看學堂的答疑是不是終身答疑?
出口發(fā)票的條款方式可以跟報關單不一致嗎
老師,公司購入茅臺酒5箱,用于業(yè)務招待,計入什么科目,有什么風險
老師,我們是購買方,買的肉,供應商開的普票稅率1%,票開錯了嗎你 作為一般納稅人,這個普票我們能抵扣嗎?是按照1%抵扣嗎
小規(guī)模納稅人報稅先填哪個表呢
咨詢下 銀行賬戶 swift code 是做什么用的?
老師,我怎么分不明白,一般納稅人,小規(guī)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呢?@董孝彬老師,別的老師別回答
銷項稅都是按不含稅金額確認收入嗎?不管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
老師,我們是個體工商戶,開進來1%的普票,這個怎么是1%
對賭條款中的回購增資款屬于附有或有結算條款的金融工具1。 對賭條款中的回購增資款,是投資方與目標公司在簽訂投資協(xié)議時,約定的如目標公司未能實現(xiàn)上市或業(yè)績目標等特定條件,則投資方有權要求目標公司或其股東回購其所持有的目標公司股份,并支付相應的回購款項。這種回購條款屬于附有或有結算條款的金融工具,因為回購的發(fā)生與否取決于特定條件是否滿足,即或有事項的發(fā)生。因此,對賭條款中的回購增資款應歸類為附有或有結算條款的金融工具1。
其實去判斷是“金融負債”還是“權益工具”,比較容易的理解方式是從“原理”去理解 一般而言,金額比較固定的,支付義務比較明確的,都屬于負債類的。像這個案例里面,回購條款都是白紙黑字寫清楚的,最后要賠多少錢是能精確算出來的,這就是金融負債。 其他很模糊的,風險很高的,金額不確定的,就分類為權益的。
圖片三 教材上的那5條定義,你從理解的角度去看,其實就在描述“權益”的實質 比如第一條,是指最后按照企業(yè)凈資產的比例,多少金額,其實現(xiàn)在不知道,要看最終清算的時候企業(yè)凈資產還剩多少錢,這個就很不確定,就符合權益的性質 其他幾條基本上是一些兜底條款的表述,簡單總結就是 實質上更偏向權益,肯定不能分類為負債的這種
希望解答能夠幫助到你,麻煩給個五星好評,謝謝
老師您好,那這道題為什么不能算作是 可回售工具呢?
特殊金融工具中的可回售工具,指的就是權益工具呀
特殊金融工具中的可回售工具是指根據(jù)合同約定,持有方有權將該工具回售給發(fā)行方以獲取現(xiàn)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權利,或者在未來某一不確定事項發(fā)生或者持有方死亡或退休時,自動回售給發(fā)行方的金融工具 1。例如,某些開放式基金的可隨時贖回的基金份額2。(簡單理解,就是金額不確定的,義務不確定的) 可回售工具符合金融負債定義,但同時具有一定特征的可回售工具(又符合權益性質),應當分類為權益工具。只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可回收工具,才能劃分為權益工具,即持有方破產清算時無優(yōu)先要求權;享有的是否是最次級金融工具;發(fā)行方除了可回售義務外,無其他交付現(xiàn)金或金融資產的義務2。 “權益工具“就是 拿回的錢不確定的,能不能拿回錢還有很多變化的,拿回錢的時候有一堆其他債權人排在前面的,承擔風險特別高的
書上說 同時滿足以下5個條件的可回售工具才算權益工具。 所以這道題我不懂為什么不能理解成 可回售工具,而是直接理解成 或有條款結算
圖片一里面的那個例子,能拿回的錢,是很明確的。有個白紙黑字的合同寫了,如果沒上市,就能拿回多少金額的錢。
是不是因為題目中是出現(xiàn)了條件,比如滿足了就不需要回售了,不滿足才需要回售,而“可回售工具”一般是確定要回售的才算呢
書上哪5個條件,都在描述那個金額不確定,風險很高,不能算是金融負債的,才算是權益。 但凡有明確的合同能界定清楚,多少金額的,都算有“結算義務”
不是,判斷是負債還是權益 首先試看金額是不是確定,義務是不是確定 你這個題目 最核心的表述是 金額確定 什么時候付這個金額也很確定(只要沒上市,就有這個付錢義務) 這個合同很“確定” 你用這個思路去判斷是負債和權益,不容易搞混,光看定義你容易搞糊
或者再粗暴一點說,大部分考試中給出的例子,基本都是金額確定的,義務很確定的,有合同,有結算義務的 因為會計其實是一直要求,很明確的,很謹慎的,才好“定價”的,權益都是很少情況才是權益